WILL WE SEE TOMORROW?:A German Cavalryman at War, 1939-1942
—Max Kuhnert我看的是翻譯本,還回圖書館了……已經絕版買不到啊~TAT
這是之前貼在論壇上的介紹,原封不動的移過來-__-
簡介:
第一次世界大戰,雷馬克用《西線無戰事》控訴了戰爭的殘酷與無謂:第二次世界大戰,本書作者庫納特也同樣用書記錄了另一場血淋淋的戰爭。同樣是德國人,同樣是發動戰爭的一方,前者用小說,後者靠回憶,他們都親自參與了戰事並深刻體會戰爭的無情與無理,但征戰依然不止。或許對戰爭的記憶深惡痛絕,庫納特從未向其家人談論過他的戰爭:又或許不甘受到戰爭的摧殘,庫納特最後還是寫下了那段黑暗的過往,其中有他的同袍、哥哥、愛駒,以及一路上伴隨著他的惶恐血腥與苦中作樂的情景。如今西線己經寂靜,但我們的明天還會再重蹈覆轍嗎?
嗯,雖然是德國最先以機動作戰為概念並發展出裝甲部隊為主的“閃擊戰”,但實際上在二戰開戰兩年後,德國軍隊仍是以馬拉車為主的一支部隊。
以下回憶錄的內容是憑印象描述
一開始加入部隊就是從怎樣照顧好馬匹開始。照顧牠的飲起居,了解牠的情緒,與牠建立相互信賴的感情,因為身為騎兵,你的座騎等於你的戰友。
Max所屬的連隊屬於斥候性質的,所以在1939年到1940年夏季這段時間看起來很愜意。跟著命令走,欣賞各國風景,到民宅家坐坐(笑)
在1941年到1942年那悲慘的侵俄行動中,Max所屬的軍團被部署到東線戰場上。
嚴冬凍壞了所有騎兵與馬匹,地面的泥沼變得堅硬,嚴重妨礙輪型車輛與裝甲部隊的行動。
或許他們不需燃料來前進,但實際上他們的食物也不很充足,因為運輸不便。
當時這支部隊必須不停的在一個大型U型口袋三個部份上移防,以緊縮防線讓砲兵密集的摧毀俄軍。
敵人當然會反擊,而Max所屬的部隊不管移防到哪裡都是在最前線偵查,也就是會被轟擊的最慘。
“史達林風琴”(BM-13N 卡秋夏 "史達林風琴" / BM-13N Katyusha "Stalin Organ"),一種移動式的多管火箭發射器,裝載於卡車上。據Max描述,這種武器發射時會發出尖銳的呼嘯,就是這稱呼的由來。那種武器的火箭速度不很快但彈幕攻擊範圍非常廣泛,聽到那十分刺耳的火箭後想躲也躲不掉的接受轟擊,真的很容易讓人崩潰。
雙方多由空投方式補給,但兩支靠得太近的軍隊……空投的物品很容易就飄到敵方陣營去。
Max描述,那真的很可怕。俄國的補給品裡沒有可以稱為麵包的東西,只有一種又硬又難吃還摻著沙子甚至發霉的麥餅!但不吃不行,沒有食物了,那通常會造成身體不適。
馬匹的稻草也會空投下來,不過能找到算是幸運的。饑餓的馬兒常常舔雪,但那會讓馬兒越吃越餓並口乾舌燥。騎兵們很難過但沒有任何辦法……只能找到多少就算多少。
有一次他們在一個開闊道路上遭到遠處發射的炮火攻擊,馬匹太驚慌了,他們只能迅速就地掩蔽。
Max的斥候小組幾乎全滅,當他砲擊過後爬起身查看,他的長官-一名上尉,他的同袍都已倒地。只剩下他的坐騎“齊菲格爾”還活著。背部爛掉、痛苦的嘶聲叫,黝黑的眼睛看著主人。Max拿起配槍,射向愛駒的左眼,然後疲憊且絕望的昏迷過去。
那是在寒冷的夜晚讓Max靠著取暖,從一開始就在一起,騎著牠去找老是迷路落後的炊事營,Max所擁有的第一匹馬啊!真是太悲情了T口T
在所有悲慘與困境下,他與他的同袍不停的想,不只一次的相互詢問,我們會見到明天嗎?
之後Max還是有再得到一匹馬,不過這段期間就只能像個該死的步兵一樣用雙腳前進
當1944年他們終於回到歐洲,在這支損失重大的軍團作短暫休息時,侵歐行動正在展開。
Max所屬的部隊再次被部署在前線,那時他們根本還沒補充到損失的資源,而被當成步兵使用的偵查部隊在D-Day後沒幾天就被殲滅的差不多了(默)
Max Kuhnert被俘虜,在戰俘營待了一年多,然後戰爭結束,他輾轉來到美國,學習技工混口飯吃,與師父的女兒結婚生子,有個平靜美滿的家庭,這樣度過一生。
這本回憶錄在沒有旁人指導下全文由英文撰寫,文筆流暢幽默平實。
很可惜的是Max Kuhnert尚未寫出他在戰俘營的經歷就去世了,這本回憶錄是在他去世後不久由他的家人發現並且出版。他的家人很驚訝自己的丈夫/父親有過這一段慘烈的歲月,他們從未聽他提起過。
在Normandy時,他雙腳受傷無法再行動,他身邊安靜躺著的是一起度過險惡的俄冬熬回來的戰友。部隊殘餘的人員早已撤退。現在他已經可以聽到大聲吼叫的美國人。
他從腰帶上拿出手榴彈,準備拉開底部的燃燒引信,但他沒有,將手榴彈丟開,解開堅硬的環扣(Max沒說是哪裡的環扣……)。然後,他生平第一次看到黑人美國士兵,越過他抵靠著的籬笆,開始對他問話。依他僅記得少數英語單字,他感到對方是在問“你受傷了嗎?”
“是的。”他用英文回答,然後,他被送到後方,進戰俘營。對Max Kuhnert來講,戰爭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