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槍與男孩

刺槍與男孩                 歐文﹙Wilfred Owen﹚


就讓男孩試試這刺刀的鋒刃
體會那鋼鐵有多冰冷、對血有多飢渴;
陰森森充滿怨恨,如同瘋子目露凶光;
悄然拔出,且餵飽它那對肉的餓。

就任他發射這些不長眼睛,麻木不仁的鉛彈,
這些子彈渴望在年輕小伙子的心臟裡打轉,
不然就賞他有整齊鋅亮牙齒的彈匣,
那些牙因悲慟和死亡的尖銳而猙獰。

因為它的牙齒彷彿專為開心咬一顆蘋果。
在他靈活的手指後面沒有暗藏螫螯;
而上帝沒叫他腳後跟長出利爪,
更沒讓他層層的蜷髮長出犄角。


(譯/馬賊)


歐文﹙Wilfred Owen, 1893-1918﹚,英國詩人,出生於靠近威爾斯邊界的英格蘭奧斯沃斯特里城﹙Oswestry﹚的窮困人家,從小在英國聖公會教徒的環境長大,信仰耶穌的犧牲奉獻。雖然他一九一三年後自承不再相信,但在他的詩作中仍然充滿了宗教的比喻和精神。一九一三年他搬到法國波爾多﹙Bordeau﹚,在語言學校教授英文。一次大戰爆發後,歐文在英國後方接受軍事訓練,有時會上前線,他在前線的軍醫院體驗到戰爭殘酷不仁的悲慘,受到很大的震盪,寫下不少有關戰爭的詩。在一九一八年六月他又回到法國,戰爭前線,在十一月四日,戰爭宣布結束前一個禮拜,在戰場上陣亡。享年二十五歲。他的詩集直到死後才出版。英國作曲家布瑞頓﹙Benjamin Britten﹚於一九六二年取用歐文的詩譜彌撒安魂曲,《戰爭安魂曲》﹙War Requiem﹚,一九八九年英國導演賈曼﹙Derek Jarman﹚將整個曲目拍成了電影。


《由於男人都不在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a penny for your thoughts
匿名留言的話,留言可能會被丟到垃圾留言裡不會被我第一時間發現喔,還是請留下您的大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