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Azincourt 《箭雨風暴 阿金庫爾之戰》

《箭雨風暴 阿金庫爾之戰》
有一些既視感,但不知道該拿那一場戰役來比喻比較對。



一開始閱讀時是比較無趣,作者從主角很早期開始說,就像大河劇那樣,但只要成功撐過前100頁,故事就正式開始了。
我一開始先從後面的作者導讀開始看,我不確定這麼做是不是對的,但既然是導讀,那麼先看無妨吧?事實證明,對於這場遙遠的盎格魯-法蘭西戰役,我連個毛都不清楚。
但整本看完後才發現,正因為什麼都不知道,在作者精彩的敘述下看得更加仔細,得到了更多樂趣!
冷兵器時代一向不是我的菜,但其實這場發生在1415年10月25日的戰役,已經有了火砲。
然,使用黑火藥送出鑿圓石塊的又易炸膛的火砲根本就不是重點。重點在於一種現代人很難想象、很難達成,也已經絕跡的一個特殊軍事專長,長弓弓箭手
長弓弓箭手?我連一般複合弓都無法一次拉到位了,長弓是什麼?
就像是人們看多了戰爭片,會知道步兵、戰車乘員,甚至飛行員在做什麼。但可能不會知道工兵、砲兵或雷達兵在做什麼。
對於像我這種庸俗的一般人,作者鉅細靡遺地講述了長弓手的誕生,長弓手的養成,長弓手的歷史定位,用長弓手打贏的那些戰爭。
另一個令人無法忽視的點,就是作者很明顯是以自身種族出發的歷史愛好者,是業餘歷史研究者(不管再如何嚴謹,本業終究是小說家,不是嗎?)。
帶著種族自豪,盡力瞭解自家歷史的好與壞,作為寫作的靈感,磨練文字,盡情意淫,然後賺錢。
真是個好榜樣啊!(
咳,我想說的是,寫好故事背景真的很重要。

主題方面,撇去基本上是以歷史為基底的話,這是一個關於復仇的故事,是用“復仇”這個主題去呈現起承轉合。
大致上就兩個復仇線:大國家與大國家,小家族與小家族。
結構方面,是平鋪直敘,幾乎沒有脫離主角視角一點點,除了最後一部在對“復仇”這件事做最後收尾時有轉換場景,其他時候你眼裡只會有虎克。
既然是復仇,又是單一主角視點,那結尾肯定是不會讓你失望的。作者有好好獎勵看到了最後一頁的讀者,看得出來作者也很愛自己筆下人物。

寫作技巧。
從將近600頁的小說中可以學到很多東西,非線性但非常有趣的對話,海量的環境描述,時不時的說明式段落,比喻和比喻的堆疊。
只希望我終有一天能有他一半厲害。

因為描述的太詳細了,看著看著就進去了。那些畫面,那些情感,讀完後根本不會有自己已經讀完這本書的感覺,甚至隨便翻到一頁看著,那鮮明的瞬間就會回到腦袋裡,彷彿你當時就在那裡一樣。
這就是伯納德•康威爾的小說。

然後歐美有一半以上打著歷史小說頭銜的小說多少都有點基情,無論是在主線還是邊邊角角的地方,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但這本,英國人寫的英國歷史小說耶!居然沒半根屁毛基基在!這不科學!!!
所以我看得有夠給他專心。(失禮

這種
『此歷史上的一場戰役,或多或少影響了擁有漫長戰爭史的某兩個國家,周圍其他國家也都明白其過程與意義。在未來,她們也會不斷地在紀念日裡述說此戰役以提醒國人其歷史地位的重要性。然,實際綜觀全球去看,是與她們無關的地區爭戰罷了。』
熟悉呢熟悉。